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山西银行挈领中国金融革命

发布时间:2011-03-15浏览量:

三、为政府融资

清代后期,由于清政府财政恶化,捐纳筹饷是一项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山西票号抓住为政府融资的机遇,拓展自己的业务,步步深入,逐渐发展成为清王朝的财政支柱。

代办捐纳汇兑公款

票号最初是充当为清政府捐纳筹饷的办事机构。当时规定捐官人纳银,在省则交省库,在京则交户部,省库缴户部或其他用款地点,亦由票号办理,票号成了清政府财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捐纳筹款的办事机构。

票号争取到了汇兑公款解缴税收的业务。本来公款上解,全系押运现银,主张由票号汇兑公款的理由是:(1)农民运动使道路不靖,汇兑比解现安全;(2)解现费用昂贵,汇兑相对费用低廉;(3)南省款项由水运上解经天津入京须支付海运保险费,保费大大超过汇兑时的汇水,又有海盗威胁;(4)地方税款所收银两成色大多不佳,不能上解,就地熔炼加工,又增开支,款项必有亏空;(5)由于地方税款往往不能按时收讫,常常不能准时起解,不得不向票号借贷,票号只同意借垫汇兑,不借现银,只得借垫汇兑。故咸同以后,装鞘解现日少,由票号汇兑日增。据不完全统计,从1865年到1893年,鲁、赣、湘、鄂、川、晋、浙、苏、皖、滇、黔各省及江海、粤海、闽海、浙海、瓯海、江汉、淮安各关通过票号汇兑公款达15870余万两,1862年为10万两,1893年扩大为525万两,32年增长到52倍半。[37]

借垫京饷协饷

票号为各省关借垫京饷协饷,解救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急。中央政府经费及各种专用款项,诸如“西征薪饷”(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费用)、伊犁协饷、乌鲁木齐月饷、奉省捕盗经费等等,本由户部指派各省关将税款直解用款地点。但因各省关收入困难,用款单位则“急如星火”,各省关不得不向票号借款汇解。据部分清档统计,粤海关从1864年 (同治三年)到1890年 (光绪十六年)先后请协成乾、志成信、谦吉升、元丰玖、新泰厚借垫清廷指派“西征”军费,洋务经费等款项142万两。其他如闽海、浙海、淮安、太平各关与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均大量由票号借垫财政款项。光绪十年(1884年)福州将军兼闽海关负责人穆图善给皇帝的奏摺中所说:“历年所以无误饷款者,全赖各号商通挪汇解。”又如云南省历年镇压乌索、景东、开化、镇雄、宾川、邓川、宁州及腾越、顺之、永昌各处少数民族起义“紧急军需,刻不容缓,先后向各商号借用银39.81万两,填给库收,令付各省分拨归还。”“滇省库藏空虚,住特此商号二、三家(指天顺祥、云丰泰、乾盛亨票号)随时通融,稍免溃之忧。”[38]左宗棠说,从1866年 (同治五年)到1880年 (光绪六年)的十四年中,左军在湖北、上海、陕西向票号借款832.373万两,支付票号利息49.9591万两。[3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