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正文

古代河东盐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25浏览量: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年第 1 期( 总第 171 期) 理论探讨

古代河东盐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卫再学,刘建生

( 山西大学 晋商学研究所,太原 030006)

摘 要: 唐代至明清,池盐业在山西河东地区的产业集聚形成中作用极为显著。河东盐业的集聚效应不仅体现在池盐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家税课中的突出地位,还体现于其对运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 和引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并论述 盐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动因和盐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河东盐区; 产业集聚; 集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 F062.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4543( 2015) 01 - 0028 - 06

“一个特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区域, 是历史和偶然因素的影响、累积循环的自我实现 机制或预期的作用。历史和偶然要素是产业区 位的源头,而循环累积过程有滚雪球般的效果, 导致产业长时期地锁定在某个区域。”[1]产业集 聚现象的产生及其强化既受历史的偶然因素的 支配,又受发展中新出现的一系列诸如成本优 势、区位优势等制约,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因此 产业集聚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 历史过程。山西河东盐区享有的资源优势是其 出现产业集聚现象并产生集聚效应的源头。对 于河东盐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本文首先从理论上 解释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 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并论述盐业集聚对产业发展 的动因和盐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明清河东盐区产业集聚的形成

盐课或盐利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税。河东盐课在 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举足轻重,唐代河东盐收入 约占全国盐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财政收入约 八分之一。河东池盐与两淮、长芦盐场相比优势 明显,不需煎煮和耗费柴炭,只靠天日晒盐便可 实现丰产。河东池盐业在全国盐业的发展中具 有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产业特点,形成了独特的

区域经济。对于被称为“盐业专城”的运城,其 发展轨迹亦不同于一般文化行政类市镇或者商 品集散性市镇,产业集聚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具 有自身的独特性。潞盐已然渗入到了河东地区 经济、管理和文化的发展中,河东盐业的兴衰深 刻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

( 一) 河东盐区产业集聚形成的波特理论解释

河东盐池是河东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河东 盐区历史地享有的这种资源优势是其发展并形 成产业集聚效应的源头,是该地区产业集聚形成 和演进的内生性动力。波特的“钻石理论”很好 地解释了河东地区盐业的兴起。波特认为,一个 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由四个因素决定,即生产要 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的表现及企 业的战略与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2]此外,也不 能忽视政府与机会这两个外部环境要素: 机会具 有不确定性; 产业生存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 管制之下更无法摆脱政府政策的影响力。

波特将生产要素做了初级与先进或者高级之 分。初级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气候、自然资源、地理 位置、非技术性工人、资金等,先进的生产要素则 是指交通、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知识性人才 等。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 业是非常重要的,更多的依赖于天然禀赋。先进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