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正文

古代河东盐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25浏览量:

收稿日期: 2014 - 11 - 20

作者简介: 卫再学( 1972 - ) ,男,山西霍州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史研究; 刘建生

( 1956 - ) ,男,山西右玉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晋商与区域经济史研究。

卫再学,刘建生: 古代河东盐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获 得需要企业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的投资, 而且很难从外部获得,一般依赖自身投资创造。 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池盐业在河东的形成和 发展源于当地天然的盐池资源。资源型产业往往 选择布局在资源富集的地方,具有原料指向性,以 节约运输成本。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口要素不断向 这些区域集聚,逐渐形成资源型城市。盐池资源 作为初级生产要素对盐业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对 于盐池的保护和维护历代格外重视。此外,随着 河东盐业的发展,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逐渐加 大。此时,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盐场内部经营管理 的日趋完备作为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是提高池盐产 销数量和效率的关键。高级生产要素是政府和盐 商自发地投入人力物力创造的。

一个优势产业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定要与 区域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河东盐业的发 展,离不开保护盐丁与盐商利益的社会慈善救济 行业、交通、工具制造行业、商业百货、饮食旅店 等的发展。以盐利聚人,聚人成邑,城市逐见规 模。明代“商贾之愚迁,羁人之旅食与夫工执业、

民赴役者,纷纷然都皆都于路村。”①② 到清代,运 城已是“商通三省,人集五万”③、“商民辐揍,烟 火万家”④的城市。商品经济和集市贸易随着人 口的汇聚越发繁盛。运城起初于东西北设立三 关为市,定期开集贸易,十日一轮。后于康熙三 十二年( 1693) ,改为四关轮集,各十天一轮。前 人曾用“地濒鹾海,五方杂处,富商大贾,游客山 人,骄肩接踵,阔阖之夫率趋盐利,握算佣工,不 务本业,至安邑给绅,运城居半。或以科第奋迹, 或以资郎起家,是亦晋省第一都会也。”⑤来描述 运城商业的发展。繁荣的商品经济产生资金和 资金调度的需求,运城在清代就有 4 家山西票号 前来开立。在运城设有分号的山西票号主要是

蔚丰厚、天成亨、乾盛亨、志成信 4 家。[3] 票号入

驻运城也更加便利了运城的盐业经济和其他商 业的发展。由于道光三十年( 1850) 邮政代办所 由英殖民者在运城的创立和之后民信局“同泰 和”的成立,运城也早于晋南其他州县开启了邮 政业的现代化。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运城城内 各种公共设施也相继建立,城市功能也更加完 善。运城城内商品百货、餐饮旅店、手工制造业、 盐栈、票号、邮局等纷纷兴起,使运城俨然成为一 个以食盐生产、运销为优势产业的集商业、手工 业、服务业、金融业为一体的经济体系 和繁荣的 市场。“运治之在 河东,初不过弹丸一乡镇耳。 自城设而裕赋通商遂为河东名区”⑥,如是印证。

机会能影响生产要素、相关产业等因素发生 变化。对企业发展而言,波特指出,形成机会的可 能性大致有几种: 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 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金融市场 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 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 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 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2] 对于河东盐业,唐代新的生产技术垦畦浇晒法的 出现改变了河东盐业的发展历史。战争的洗劫破 坏了盐业机构设施,造成盐丁逃离,也摧残了盐业 的正常生产。“畦归商种”和“课归地丁”新的盐 法改革,调动了池盐生产运销的积极性,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当时盐业发展的恢复。

然而,波 特理论假设企业是产业竞争的主体,是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而非政府。不论政 府组织如何完善,政府工作人员如何优秀,也无 法代替市场和企业判断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 前景,也无法为企业积累竞争优势。政府不能解 决市场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只能是提供企业发展 所需的资源,创造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如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开发多元化的资本渠道、 提高信息整合能力等。然而,河东盐业是由政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