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晋商在商业革命中崛起

日期:2013年10月16日

孔祥毅

一、农业文明中的古代晋商

华夏商祖

现代商业行为,一般与市场关系密切,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中心。但是,在城市产生之前,商品交易与市场的活动已经开始了。据《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活动。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尧之治天下也,……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其所无,以所工易其所拙。”[2]说明尧帝时已经有了社会分工,生产品通过交换,互通有无。尧帝是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换的组织者。尧生活于陶唐,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舜,都蒲坂,即今山西永济。禹,都安邑,即今山西运城。《史记·五帝本记》记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3]就是说舜作过农夫、渔夫、手工业者和小贩等。《史记索引》解释“就时于负夏”时说:“就时犹逐时”,在贱的地方买,到贵的地方卖,可以说,舜帝是华夏商祖。“舜巡视天下,不幸死于道途,即‘葬南已之市’。”[4]城市的发展是沿着集市——街市——城市逐步演进的,简单的偶然的商品交换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首先开始,时间长了、规模大了,就不再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而是就地盖房屋,形成街市;街市进一步发展,规模扩大,演变为城市。

夏代,在夏都以及各部落活动的中心,山西平阳、蒲坂、安邑、夏县、翼城、垣曲等地,市场交易最为活跃。相传,山西夏县是黄帝妻子嫘祖出生地,她发明了育桑养蚕、缫丝织帛,并染成各种颜色,用来缝制衣物。考古学家曾在夏县西引村发现蚕茧化石,证明蚕丝在山西已有四千多年历史。[5]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品交换发展。“据说夏朝的末代君主桀荒淫无道,竟然‘放虎于市,以观其惊’,拿百姓的性命当儿戏。难怪商汤兴师讨伐时,市上卖东西的人都抛弃自己的货物,纷纷出城投奔商汤。”[6]可见夏朝的市,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了。

晋人铸币

从禹到夏代,是不是已经由物物交换发展到通过货币的交换,现在没有考古的实物证明,《管子》说的“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可能是一种推想。司马迁在《史记》说得比较客观:“农工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7]据说虞舜、夏到商朝,货币是由多种金、布、刀、龟贝等物品扮演的,“及至秦”货币才得到统一。那么夏、商、周之间将近1800余年,就是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物单一化的选择与淘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晋阳地区是走在最前面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