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说:“中国在18世纪,如果不是更早些的话,已经有了一个真正的国内市场,任何一个地区的供应品,可以用来满足其他任何地方的需要,……好比说欧洲文艺复兴的开端,或者中国商业革命的起步。……中国国内市场的兴起可以从各种专业化的商人群体的成长来衡量,诸如批发商、零售商、走南闯北的行商,上层都还有层层的掮客和代理人,他们为不同地区间的贸易服务。”[44]
晋商创造了多种金融工具,使用最广泛的是商业票据与银行票据。没钱不可怕,只要有信用,照样可以做买卖。空口无凭,票据为证,写个票据就行。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到,当年欧洲的一张票据,最多可以背书转让五六十次。我们现行的票据只能背书三次。作者看到一张光绪元年的山西商人票据,上面有三十四次背书,这张票据为商品流通服务了三十四次。晋商对珠算等计算技术尤为重视。清代有个安徽商人,是中国著名的珠算专家。但是明朝汾阳商人王文素在河北经商,边做买卖边研究珠算,写出三十卷的《算学宝鉴》,比安徽商人早了八十年,可以在算盘上做二元多次方程,可惜没有刻书,只有手抄本,现在被收藏在北京图书馆。还有会计学,中国的复式记帐是山西人首创。清初,山西商人在傅山帮助下搞的龙门帐,就是最早复式记账,也是最早的的财务稽核。文化革命以前有一本书说中国的转帐结算发生于1898年的上海, 实际上在此之前150年左右山西货币商人已经熟练地为商人办理转帐结算了。
什么是晋商文化?是山西商人所创造的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概括,包括他们的财富积累、企业制度、理财技术、经营艺术、商业伦理、晋商精神以至商人戏曲、武术、书法、建筑、雕刻、收藏等等。晋商文化与整个中国商人的商业文化有共性,同时又有了晋商文化自己的特性。这就是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乡土轴心的理财理念、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官商相维的展业战略,还有晋商精神。
山西商业与商人势力虽然历史久远,但是真正形成有影响的商帮,还是到了明清时代的事情。明清晋商的崛起,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人口流动,常常推动商品流通,如同周灭商时的商民被迫从商一样,赵宋王朝在解决太原北汉割据政权时三次将晋民十多万人强迫迁往河南,明代政府几次移晋民充实南京、北京、安徽等地,这些移民与晋商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
一是明代食盐开中,晋商捷足先登。明王朝为了解决北部边防80多万驻军的物资供应,实行食盐“开中法”,谁能够把军用物资送抵边关,政府根据其价值发给“盐引”,商人可持之到指定盐场领盐出售,实际上这是一次官卖食盐民营化的历史机遇。明代最活跃的晋商是晋南商人,晋南地处山西主要产粮区,又是著名的潞盐产区,距离边关比其他商帮距离近,输粮换引成本最低,就近输送军用物资于绥德、大同等边关,迅速致富。后来政府改纳粮领引为纳银领引,晋商进入天津长芦盐场和扬州两淮盐场,取得扬州淮盐、天津长芦盐经营权,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