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晋商的伦理哲学

发布时间:2013-01-15浏览量:

以儒通贾

一般人认为儒以名高,贾以厚利,贾儒目标不一,但晋商却认为贾儒相通,不仅可以在社会行为准则方面达成一致,还可以在经营谋略上以儒通贾。

为此,晋商在对子弟、员工的培养上,一是都需要修身正己,需要读四书五经,需要修仁义道德;二是用儒家的谋略和才智来经商。

明代商人张士毅身为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却“舍儒就商”。后人论其商业经营之道,则是“用儒意以通积贮之理。不屑纤细,惟择人委任,赀计出入。”身为商人,不计蝇头小利,而是从儒学所讲治人、治事、治国的道理中,体悟取予积贮、审时应变、择人委任、赀计出入的营销谋略,正反映了商人的经营之道与儒学治人治事治国之道的同一性。山西商人融伦理与谋略为一体,谋不离道,变不离宗,正是突出了这一特点。[15]

山西蒲州张氏家族是一个以商起家,后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商结合的家族,其先祖原来居住在解州盐池之南,早在元朝时,张思诚为避乱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明初曾三代官居知府,至张允龄时,因父早逝,其母解氏既要奉养婆婆,又要抚养允龄和弟弟遐龄,因此张允龄年方幼学,即掌理家政。步入商途后,其“识量宏远,诸所废居剂量,往往牟奇息,……不与人竞刀锥。”[16]后被人暗算,干没其资,于是又发愤远游,“西渡皋兰、历浩□(甘肃),居货张掖、酒泉间,数年乃南循淮泗,渡江入吴。又数年益困,则溯江汉,西直夔峡(四川奉节),岁往来楚蜀间;已乃北游沦博,拮据二十年,足迹半天下。虽治市廛业,其视财利甚轻,笃信重义,南北所至,必为众所敬服。”[17]张允龄以一个中落的官宦子弟弃儒经商,不竞刀锥,不重财利,虽然经营并非一帆风顺,但识量宏远,不仅众所敬服,也为子孙立业打下基础。张四维的弟弟张四教“末年业用大饶,不啻十倍其初。且襟度旷达,乐善好义,当其意气所至,即挥掷千金不顾”[18]。张四教能够运用九章算术、勾股方田的数学知识,操纵盐利的源委、分布、调度,提高盐业利润,而又旷达好义,识量宏远,不屑计利,这些都离不开儒学伦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