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晋商的伦理哲学

日期:2013年01月15日

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如晋商录用新员工时,名曰“请进”;如果认为这个人不合适,也不直接拒绝,而是让他试用老掌柜的帽子、衣服或鞋,最后以不适合这些为由,拒绝想进商号的人,其实说白了也是给对方留一个面子,别伤了日后的和气。

和气生财的理财理念

晋商笃信“和气生财”,主张“和为贵”,很少打官司,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相处。凡与之交往的交易对手,欲建立“相与”关系,必须经过了解,认为可共事方与之银钱往来,否则就婉言谢绝。凡是确定的、相互信任的“相与”,必须善始善终,同舟共济。

祁县乔家堡乔氏是晋商中较大的一个家族,在“全”字辈三兄弟当家的乾隆、嘉庆初年,广盛公字号做了一笔数额很大的“买树梢”生意,不料事与愿违,到秋后粮食歉收,结果是大亏大赔。消息传开,广盛公的储户纷纷挤兑,债权人上门要帐,一时满城风雨。不得已大掌柜只得派人去祁县、徐沟找乔、秦两东家请求谅解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掌柜又亲自出面与“相与”磋商,以求得债务宽限。结果是乔东家由乔全义主持家政,通情达理,和两兄弟商量后给了4万两现银的支持。秦东家的儿子却不给面子,不予现银支持。“相与”们同意缓期3年归还债务。有了喘息和重振旗鼓的机会,乔东家的仗义和豁达以及“相与”们的支持后,使濒临倒闭的广盛公度过了一次难关,同时也给了大掌柜重整雄风的机会。此后,大掌柜自己亲自带上绸缎、茶叶等蒙民的稀缺商品,做起了旅蒙生意。三年下来,不仅把亏损补齐,还有了余头。两个帐期下来,广盛公就恢复了元气,财运滚滚,红利赫赫!在这次广盛公的起死回生中,乔家注入了大量银子和掌柜们付出了大量心血,所以基本上由乔家和大掌柜主导拟定了分红及改组方案:将广盛公更名为复盛公,乔家当初注入的救援银子悉数成为银股,由此乔家在改组后的复盛公里银股大大超过了秦家。通过这次改组,乔家已是绝对的大股东,有了主事的权力。复盛公改组后搞得红红火火,为乔家挣了不少银子,使乔家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20]

乔氏开办的“复”字商号,尽管资本雄厚,财大气粗,但与其他商号交往时,首先对对方详细了解,确认该商号信义可靠时,才与之建立业务交往关系。否则,均予以婉言谢绝。其目的是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但是当看准对象,摸清市场的状况,认为可以“相与”时,又舍得下本钱,放大注。对于已经建立起“相与”关系的商号,均给予多方支持、业务方便,即使对方中途发生变故,也不轻易催逼欠债,不诉诸官司,而是竭力维持和从中汲取教训。“复”字号认为,即使本号吃了亏,别的商号沾了光,也不能因此把钱花在衙门里。广义绒毛店曾欠“复”字号5万银元,仅以价值数千元房产抵债了事。至于“复”字号下属商号,一旦停业时,则要把欠外的全部归还,外欠的能收多少算多少。“复”字号的上述做法,使它在同业中的威望很高,影响甚大,故许多商号均以能与“复”字号建立“相与”的业务交往关系为荣。而此时,正是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逐渐走向兴盛时期。乔氏三堂审时度势,紧跟中俄贸易的巨大经济浪潮,积极投身于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于嘉庆后期在祁县城共同开设了大德诚、大德兴两大茶庄,从福建省武夷山长途贩运茶叶到中俄边境进行贸易,为乔氏赚取了大量的银钱,使乔家进一步走向富有和兴盛。[2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