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晋商的伦理哲学

日期:2013年01月15日

关公作为山西商人崇奉的神圣,对商人行为起了潜在的威慑作用,如洛阳《山陕会馆关圣帝君仪仗记》[12]中记载:

圣王御宇首推明礼祀典,所载仪至隆至肃也。而我朝尤重者,宣圣而外,惟关圣帝君。内至京师,外至大都小邑,莫不敕建庙宇,祀春秋无少缺。岂惟是祈福云尔哉!亦以帝君之忠义仁武,实足以震浮起糜为万世则故。既载诸祈兴以崇其德而报其功,而又推其磊落光明之概以风示商贾,使熙熙攘攘竞刀锥子母者日夕只承于帝君之旁,庶其触目惊心,不至见利忘义,角诪张而相俎诈也。……

商人对关公的崇奉,并不只为乞求神的庇佑,而是为了以关公的忠义仁武之德,磊落光明之行作为商人的风范,受关公的明察、督促,使其触目惊心,不敢为非作歹。

晋商对关公的崇拜影响了商界,以致海外华人,几乎世界所有华人商店无一不供奉关公圣像。台湾岛现有关公庙400多座,经常顶礼膜拜的信徒约有1000万人,华侨所至的各个国家也都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关帝庙。这说明关公诚信义利的形象、具体、富有生命力的代表偶像,在华人商界的认可和威力。

二、心智素养:修身正己

要在行动中践诺诚信义利的伦理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诚”即摈弃了人借欺瞒而走捷径的路;“信”则是在时时处处事事上都要坚守的信任准则,让别人信赖自己,自己也信赖别人,不敢有些微的疏忽,否则良好的交易网络和交易环境就会荡然无存,商人今后将寸步难行;“义”更是像大德通票号所面临的抉择一样,可能会让人放弃利益、放弃生命、放弃事业,要做到这一点,没有长久的修炼、较高的道德水准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商人孜孜追求的“利”却被放在这些隐忍、坚守、抉择之后,与只需丢掉廉耻,见利忘义的“便捷”做法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如何在行动中坚持诚信义利呢?晋商认为要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地像修炼高深的武功一样去修身正己。

勤俭坚韧

勤劳进取,节俭自约能培养商人在市场竞争中坚韧顽强、踏实稳妥的风格,是山西商人能立志宏远,积极进取,在立德、立业上成为真正大丈夫的必修课,所以,山西商人尤其注意勤俭的培养。

山西商人由东到西,自北而南,挟资货贩四方,在明万历一代已经是“非数十万不称富”,到清代更是“百万者比比皆是”。然而,山西商人纵横天下,富比王侯的秘诀不是靠财雄势大、欺行霸市,而是一靠勤俭,保守财富;二靠诚信开路,以商德、信义服人。自古以来,货殖家们尽管积财万千,但是仍然注意节俭。勤俭既是他们的治生之道,又是修身、立业之本。山西地方志不论县州府志,多有“晋俗之俭,自古而然”、“民性朴质,好尚节俭,力田绩纺,尤尚商贾”、“商贾隆冬走山谷,布袄之外,袭老羊皮马褂”等等记录。(明)沈思孝说:“晋中俗俭朴古,有唐虞夏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故其居奇能饶。” 康熙皇帝说:“夙闻东南巨商大贾,号称辐辏,今朕行历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属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益寡,良由晋风多俭,积累易饶,南人习俗奢靡,家无储蓄。”[13]“晋俗勤劳朴素。勤劳易于进取,朴素易于保守。故晋人之长在于商,车辙马迹遍天下。齐鲁秦晋燕赵诸大市,执商市之牛耳者,咸晋人。故晋人之富,甲于天下。”[14]这里所说的保守,首先是保守财富。乾隆版《祁县志》说:“唐俗勤俭,勤者生财之道,俭者用财之道。圣人教之,不越乎勤俭而已。”商家联语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不少商家把祖宗创业时的讨饭碗、货郎担、背褡子供奉在楼上或者祠堂里,教育子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