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山西银行挈领中国金融革命

发布时间:2011-03-15浏览量:

表一:1865—1893年山西票号为部分省关汇款和垫汇情况[40]

省关 汇款总金额 其中垫汇金额 %

广东省 9,396,706 4,245,561 45.19

粤海关 6,607,553 4,539,947 68.71

福建省 8,552,202 3,521,645 41.18

闽海关 1,033,963 295,000 28.59

浙海关 125,781 50,000 39.75

淮安关 45,000 14,000 31.11

浙江省 2,197,591 230,000 10.47

筹借汇兑抵还外债

据清档有关资料记载,阜康票号财东胡光墉为清政府左宗棠军队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向怡和洋行、丽如银行等外国商人借款,从同治六年(1867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先后六次,第一次120万两,第二次100万两,第三次300万两,第四次500万两,第五次175万两,第六次400万两,共计1595万两,均在上海办妥,由票号汇往山西运城或西安,转左宗棠军队提用。所借款项,以海关税作抵,仍由票号经办将各海关税收汇往上海外国银行还本付息。[41]

《马关条约》签订后,对日赔款2亿两,接着又增加赎辽费3,000万两,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尚不足8,900万两。为筹还赔款,被迫三次举借外债,第一次向俄、法借款4亿法郎,折合白银9,800余万两,第二次向英、德借款1,600万英镑,折合白银9,700余万两,均以海关税收担保,第三次是英德续借款1,600万英镑,因汇价变动,折合白银11,200余万两,以苏州、松沪、九江、浙东货厘及宜昌、鄂岸盐厘担保。四国借款每年计还本付息1,200万两,加上清政府的其他外国借款还本付息和开支,全国财政支出每年要增加2,000余万两。户部只得将每年所增开支,按省分摊,由各省筹款,不管是用盐斤加价还是地丁货厘附加等,必须按时将白银汇往上海还债,由几家票号包揽了各省债款汇兑:四川省由协同庆、天顺祥票号包揽,云南省由同庆丰、天顺祥包揽,广东省由协同庆票号包揽,广西省由百川通票号包揽,浙江省由杨源丰、源丰润票号包揽,安徽省由合盛元票号包揽,江西省由蔚盛长票号包揽,湖南省由乾盛亨、协同庆、蔚泰厚、百川通票号包揽,陕西省由协同庆票号包揽,福建省由蔚泰厚、源丰润票号包揽,河南省由蔚盛长、新泰厚、日升昌票号包揽,山西省由合盛元、蔚盛长、日升昌、协成乾票号包揽。

代理地方金库

票号代理财政金库,最初仅仅是少数省关,以后互相效尤,大多交由票号代理。当时《申报》评论说:“无论交库,交内务府、督抚委员起解,皆改现银为款票,到京之后,实银上兑或嫌不便,或银未备足,亦只以汇票交纳,几令商人掌库藏之盈亏矣。”[4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