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山西银行挈领中国金融革命

发布时间:2011-03-15浏览量:

购进国外货币金属

明清时期,中国的货币是白银与铜钱,但中国是贫银贫铜国家,晋商从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开始,每年两次用大型帆船从长江口出海,乘季风开往日本长崎,先后七八十年,为国家购进生铜约21000万斤,补充了铸造制钱的铜源。1821至1850年,晋商向俄输出商品,每年约在800万卢布上下,而俄国对华贸易的差额用白银工艺品“汉堡银”来支付,晋商将其铸成银元宝,投入国内市场。从17到18世纪,晋商在对外贸易中,吸收了大量西班牙、墨西哥银元,补充了国内白银货币。

开创国际贸易融资

晋商对俄罗斯商人的商品交易中,常常给予贸易融资便利,1899-1900(光绪二十五至二十六年),俄商米德尔洋夫等5家,欠晋商大泉玉、大升玉、独慎玉、兴泰隆、祥发永、碧光发、公和盛、万庆泰、公和浚、复源德、大珍玉、永玉和、广全泰、锦泰亨、永玉亨、天和兴等16家白银62万两,延抗不还。宣统二、三年晋商与俄商曾发生国际商务纠纷,库伦大臣上报外务部,照会俄领事。当时在恰克图、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巴尔纳乌、巴尔古今、比西克、上乌金斯克、聂尔庆斯克等地都有山西商人的活动。

走向国际市场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侵占我东北营口等地,合盛元票号营口分号业务停顿,濒临倒闭。总号18岁的年轻伙友申树楷立即走马上任,为营口分号掌柜。当时在战场危临下的营口人心惶惶,存者纷纷提取,贷者无法收回;人心浮动 社会骚乱,票号业务无法开展。申树楷业在调查中发现,日俄战后很多日本人来到东北,看中东北大豆及其制品,而中国人很喜欢日本的火柴、海味、杂货。他认为日本商人也是商人,可以直接与日商做买卖,说不定还可以使票号业务越做越大,越做越远。他大胆地突破晋商只用山西人的几百年老规矩,雇用一位日本人为合盛元的“跑街”,专门向日商招揽生意,业务局面很快打开,连对日做生意翻译问题也解决了。合盛元营口分号遂起死回生。稳住营口后,申树楷把视线移向全东北,先后在四平、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丹东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特别看中丹东彼岸的朝鲜新义州,1898年在新义州设立代办所,1900年改为支号,并增设南奎山支号。总号大掌柜贺洪如看到申树楷的成功,遂想到洋人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接二连三涌入中国,山西票号与洋人银行营业性质相同,为什么不把票号设往东洋和南洋?更何况那里从事工商业的华人为数众多,留学欧日学生不下万人,因其无本国银行在外,利源外流,商务受困。便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冬)派申树楷率伙友若干,携巨款赶赴日本神户,几经周折,终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4月30日,在神户建起了中国在国外的第一家银行——“合盛元银行神户支店”。接着穿梭于横滨、东京、大阪等处,筹设合盛元银行出张所,四处呈文,又恳请中国驻日本领事及驻日朋友,在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间斡旋,耗时半年之久,终于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冬,合盛元票号在日本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及朝鲜仁川等几处出张所先后成立。仅1907-1908年全年汇兑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清廷王公大臣亦盛赞合盛元票号“开中国资本家竞争实业之先声,亟应优予提倡。”这是最早介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商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