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晋商史料

首页 » 晋商史料 » 正文

晋商的企业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1-06-17浏览量:

晋商认为,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故用人之法非实验无以知其究竟。远则易欺,远使而观其忠;近则易狎,近使而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而观其能;卒则难辨,卒间以观其智;急而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亦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惰,班期二年以观其惰;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期在练或磨不砾,涅而不淄,方足以任大事。所以一号之中,不能断言尽是忠、敬、能、智、信、仁、有节有规十全之士,但不肖之徒难以立足。”[32]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锻炼,这样的人才也才能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三、经营艺术

晋商在长期业务活动中,逐渐积累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营艺术,其主要是:

维护商誉,信用第一

晋商视商誉为命根,坚持信用第一,做买卖必须脚踏实地,不冒险取巧,赚不骄傲,赔不气馁,宁赔本也不做玷污商号招牌的事。如祁县乔家包头复盛油坊,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职工为图厚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令另行换装,经济上虽受了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复盛西面铺在咸丰年掌柜立帐把斗秤放大,比市上加一成,市民争相到该号购买。晋商史料中还有很多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的记载。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正因为晋商诚信重义,力戒欺诈,所以在商界的信誉日盛,生意兴隆。

审时度势,人弃我取

战国时大商人白圭把经营术概括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晋商颇精此道,他们有商谚称:“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人叫人,观望不前,货叫人,点首即来。”明代蒲州商人王海峰,当蒲州人大多西到秦陇、东到淮浙、西南到四川经商时,他却深思熟虑看中了到人们不愿意去的长芦盐区去经商。当时长芦盐由于官僚显贵、势豪奸绅上下勾结,使这一盐区的运销不能正常进行,商人纷纷离去。但王海峰在了解该盐区运销史、盐政情况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断然决定在长芦盐区经商,并向政府提出了整顿盐制、杜绝走私的建议。后来,长芦盐区经过整顿,盐的运销又繁荣起来,盐商又蜂拥而至,长芦盐区的税收也随之比过去增加三倍多,王海峰也成为这一盐区的著名富商,动辄万金毫不在意。明代大学土张四维说:“海峰王公者,雄奇人也。……胸中有成筹矣,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又有盂县商人张芝,尤善审时度势,“时邑帽贾素有毛毡冠于南者,值吴三桂反,道梗莫敢行,芝出廉价收其货毅然往,至半途适藩削平,国家偃武修文,货售如流水,……家计因之而裕。”洪洞人王谦光经营山东盐,“累致万金,时盐运日弊,知已不可为,乃决计弃去。后山东盐务果益疲,商大困,人自危,时谦光谢业已久,不受其害,人皆服谦光远见。”阳城王重新“性沉厚,饶智略,少贾于外,不数载,资雄一方。”又有王海者“幼从父贾河南,……才能颖敏,智谋勇略雄一方”。这些例证都说明,善于审时度势,是经商成功的必要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